师生同备同讲一堂课逐渐常态化
学生参与老师集中备课,为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出主意;老师把部分课堂时间分给学生,学生备课、学生主讲。在江苏海洋大学,师生同备一堂课、同讲一堂课已经成为思政课常态。
12月2日下午,文通楼325教室,王永强老师的《马原》课上,来了几位新“讲师”。他们是应用技术学院大二学生胡廷辰、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葛雨晨,以及文学院徐戈弋、法管学院赵彬玉。他们走上讲台,分别讲述了“中国梦”“壮丽70年”“新时代的爱国主义”等专题微课,自信大方的节奏把控、流畅的语言表达、风格迥异的课件给在座的商学院2018级同学留下深刻印象。
“徐戈弋的课代入感很强,很注重互动”,国贸181的王心怡听完四位同学的思政课后表示,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,每个专题讲得都很完整,用同龄人的视角、同龄人的语言体系讲思政课,更有说服力。”
“葛雨晨的课件做的特别好,浓郁的中国风、贴近生活的案例图片,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壮丽70年的美好画卷。”物管181熊兴旺对小“讲师”们也赞不绝口。
据悉,该校在思政课教师推荐和比赛选拔的基础上,以红色理论社团为依托,成立了“大学生讲师团”,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,开展集中学习培训、集中备课,逐步在校内外进行宣讲。
法管学院大三的封艳同学是该校青年学习社的负责人,也是学生讲师团的主要成员,在过去的一年里,她和社团的小伙伴们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的指导下,利用暑期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、翻转课堂等机会,到兴化社区、连云港革命纪念馆、抗日山烈士陵园等地做关于信仰的调研,完成了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”宣讲,“每一次宣讲对象不同,讲课内容、形式、切入点也会不同”, 封艳对大一机械背诵式学习思政课彻底改变了看法,“思政课不再是学习负担,很多道理、观点、方法变成了发自内心、自然流露的语言,信仰逐渐清晰起来。”
“ 专业课学习强调知识技能的获取和应用,思政课强调的是观点和方法的运用,观点方法的学习效果也许不是立竿见影,却能受益终身”,胡廷辰说出了很多同学对思政课的新认识,“自己首先要把授课内容吃透弄懂,争当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、传播者、践行者。”
“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活跃,知识储备丰富,跨界意识强烈,让学生走上思政课讲台,是我校思政课堂教学多样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,从效果来看,这无疑为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、说服力、影响力、亲和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。”江苏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自力表示。(转自连云港发布,通讯员 陈晓艳 沈春梅)